现状 |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环境温度保障技术研究

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 2022-12-02 17:30 发表于北京

在沙漠、戈壁、沙地等非耕地建设日光温室,有效解决了粮食与蔬菜争地的矛盾。它是温度作物生长发育的决定性环境因素之一,往往决定着温室作物生产的成败。因此,在非耕地发展日光温室,首先要解决温室的环境温度问题。本文对近年来非耕地温室采用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非耕地日光温室在温度和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个

中国人口多,土地资源少。85%以上的土地资源为非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挖掘可利用的空地、荒地发展设施农业。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沙漠、戈壁、荒地等非耕地资源和自然光热资源,适宜发展设施农业。因此,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大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土地利用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非耕地日光温室是非耕地农业高效发展的主要形式。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夜间气温低,常导致室内最低温度低于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温度的现象。庄稼。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之一。温度过低会使作物生理生化反应减慢,生长发育减慢。当温度低于作物所能承受的极限时,甚至会导致冻害。因此,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保持日光温室适宜的温度,不是单一的措施可以解决的。需要从温室设计、建造、材料选择、规范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予以保障。因此,本文将从温室设计与建造、保温增温措施、环境管理等方面,总结近年来我国非栽培温室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系统参考。非栽培温室的合理设计与管理。

温室结构和材料

温室热环境主要取决于温室对太阳辐射的传输、截留和储存能力,这与温室朝向、透光面形状和材料、墙体和后顶板结构和材料的合理设计有关,地基保温、温室尺寸、夜保温方式和前屋面材料等,也关系到温室的建造和施工过程能否保证设计要求的有效实现。

前顶透光能力

温室里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增加前屋面的透光能力,有利于温室获得更多的热量,也是保证温室冬季温度环境的重要基础。目前,提高温室前顶透光能力和受光时间的方法主要有3种。

01 设计合理的温室朝向和方位

温室的朝向影响温室的采光性能和温室的蓄热能力。因此,为了在温室中获得更多的蓄热,西北地区的非栽培温室的方位都是朝南的。温室的具体方位,选择南向东时,有利于“抢太阳”,早晨室内温度上升较快;选择南向西时,有利于温室利用下午的光照。南向是上述两种情况的折衷。根据地球物理学知识,地球一天自转360°,太阳的方位角每4分钟移动约1°。因此,温室的方位角每相差1°,阳光直射的时间就会相差4分钟左右,即温室的方位角影响温室早晚见光的时间。

当上午和下午的光照时间相等,东或西的角度相同时,温室将获得相同的光照时间。但北纬37°以北地区,早上气温低,揭被子时间晚,而下午和傍晚气温较高,宜推迟揭被时间。合上保温棉被。因此,这些地区应选择南向西,充分利用午后的光线。对于北纬30°~35°的地区,由于早晨光照条件较好,保温揭盖时间也可提前。因此,这些地区应选择南偏东方向,为温室争取更多的早晨太阳辐射。但在北纬35°~37°地区,上午和下午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最好选择正南方向。无论是东南还是西南,偏角一般为5°~8°,最大不得超过10°。西北地区位于北纬37°~50°范围内,温室大棚的方位角一般由南向西。鉴于此,太原地区张景社等人设计的日光温室选择了南偏西5°的方位,常美美等人在河西走廊戈壁地区建造的日光温室采用了南偏西5°的方位。南偏西5°至10°,马志贵等在新疆北部建造的日光温室采用了南偏西8°的方位。

02 设计合理的前屋顶形状和倾角

前屋顶的形状和倾斜度决定了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入射角越小,透过率越大。孙举人认为,前车顶的造型主要由主采光面与后坡的长度比例决定。前坡长,后坡短,有利于前屋面的采光和保温。陈维谦等认为,戈壁地区采用的日光温室主采光顶采用半径为4.5m的圆弧形,可以有效抵御严寒。张景社等认为,在高寒、高纬度地区温室前屋面采用半圆拱比较合适。对于前屋面的倾斜角,根据塑料薄膜的透光特性,当入射角为0~40°时,前屋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小,超过40°时,反射率显着增加。因此,以40°为最大入射角来计算前屋面的倾角,这样即使在冬至时节,太阳辐射也能最大程度地进入温室。因此,何斌等在内蒙古乌海市设计适合非耕作区的日光温室时,计算了入射角为40°的前屋面倾角,认为只要大于30 °,能满足温室采光和保温的要求。张彩红等认为,在新疆非耕作区建设大棚时,南疆大棚前顶倾角为31°,北疆为32°~33.5°。

03 选择合适的透明覆盖材料。

除了室外太阳辐射条件的影响外,大棚膜的材质和透光特性也是影响大棚光热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PE、PVC、EVA、PO等塑料薄膜因材质和薄膜厚度不同,透光率也不同。一般来说,使用1-3年的薄膜总体上可以保证透光率在88%以上,应根据作物对光温的需求来选择。此外,除了温室内的透光性,温室内的光环境分布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因素。因此,近年来,增强散射光的透光覆盖材料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我国西北太阳辐射强的地区。增强散射光膜的应用,降低了作物冠层顶部和底部的遮光效果,增加了作物冠层中下部的光照,改善了整个作物的光合特性,表现出良好的促进效果。增长和增加产量。

2个

温室大小的合理设计

温室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室内温度的控制。温室长度太短时,在日出日落前,东西山墙遮荫面积大,不利于温室增温,而且由于体积小,会影响室内土壤和墙体的吸收和释放热量。长度过大时,室内温度难以控制,影响温室结构的牢固性和保温卷被机构的配置。温室的高度和跨度直接影响前屋面的采光、温室空间的大小和保温比。当温室的跨度和长度一定时,增加温室的高度可以从光环境的角度增加前屋面的采光角度,有利于透光;从热环境角度看,墙体高度增加,后墙蓄热面积增加,有利于后墙蓄热放热。而且空间大,热容率也大,温室热环境更稳定。当然,增加温室的高度会增加温室的造价,这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在设计温室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长度、跨度和高度。例如,张彩红等认为,在北疆,温室长度为50~80m,跨度为7m,温室高度为3.9m,而在南疆,温室长度为50~80m,跨度8m,温室高度3.6~4.0m;还认为温室跨度不宜小于7m,跨度为8m时保温效果最好。此外,陈维谦等人认为,在甘肃酒泉戈壁地区建造日光温室,其长、跨、高分别应为80m、8~10m和3.8~4.2m。

提高墙体的蓄热保温能力

白天,墙体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部分室内空气的热量来蓄热。夜间,当室内温度低于墙体温度时,墙体会被动释放热量,为温室供暖。墙体作为温室的主要蓄热体,通过提高其蓄热能力,可显着改善室内夜间温度环境。同时,墙体的保温功能是温室热环境稳定的基础。目前,提高墙体蓄热保温能力的方法有多种。

01 设计合理的墙体结构

墙体的作用主要包括蓄热和保温,同时大部分温室墙体还作为承重构件支撑屋架。从获得良好热环境的角度来看,合理的墙体结构应该在内侧有足够的蓄热能力,在外侧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冷桥。在墙体蓄热保温研究中,包恩才等在内蒙古乌海沙漠地区设计了凝固砂被动蓄热墙体。外侧采用多孔砖作为保温层,内侧采用凝固砂作为蓄热层。测试表明,晴天室内温度可达13.7℃。马月红等在北疆设计了一种麦壳砂浆砌块复合墙体,砂浆砌块内填充生石灰作为蓄热层,炉渣袋堆放在室外作为保温层。赵鹏等在甘肃戈壁地区设计的空心砌块墙体,外层采用100mm厚苯板作为保温层,内层采用沙子和空心砌块砖作为蓄热层。试验表明,冬季夜间平均温度在10℃以上,柴再生等在甘肃戈壁地区也采用砂石作为墙体的保温层和蓄热层。在减少冷桥方面,颜俊跃等设计了一种轻质简化的组装式背墙,不仅提高了墙体的热阻,还通过背板外侧贴聚苯板提高了墙体的密封性墙;吴乐田等在温室墙体基础上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在圈梁正上方用梯形冲压砖支撑后屋面,解决了和田温室大棚易出现裂缝和地基下沉的问题,新疆,从而影响大棚的保温。

02 选择合适的蓄热保温材料。

墙体的蓄热保温效果首先取决于材料的选择。在西北沙漠、戈壁、沙地等地区,科研人员根据立地条件,就地取材,大胆尝试,设计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后墙。例如,张国森等人在甘肃的砂石地里建造大棚时,用砂石作为墙体的蓄热保温层;根据我国西北戈壁和沙漠的特点,赵鹏设计了一种以砂岩和空心砌块为材料的空心砌块墙体。测试表明,室内夜间平均温度在10℃以上。鉴于西北戈壁地区砖、粘土等建筑材料的稀缺性,周长吉等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戈壁地区考察日光温室时发现,当地温室通常采用鹅卵石作为墙体材料。综合鹅卵石的热工性能和机械强度,用鹅卵石建造的温室在保温、蓄热、承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样,张勇等也采用鹅卵石作为墙体的主要材料,在山西等地设计了独立蓄热的鹅卵石后墙。试验表明,蓄热效果良好。Zhang等根据西北戈壁地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砂岩墙,可使室内温度提高2.5℃。此外,马跃红等人还在新疆和田测试了砌块填充砂墙、砌块墙和砖墙的蓄热能力。结果表明,块状填充砂墙蓄热容量最大。此外,为了提高墙体的蓄热性能,研究人员积极开发新型蓄热材料和技术。例如,鲍恩才提出了一种相变固化剂材料,可用于提高西北非耕作地区日光温室后墙的蓄热能力。作为就地取材的探索,草垛、矿渣、苯板、稻草等也被用作墙体材料,但这些材料通常只有保温功能,没有蓄热能力。一般来说,用碎石和砌块填充的墙体具有良好的蓄热和保温能力。

03 适当增加壁厚

通常,热阻是衡量墙体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影响热阻的因素除了材料的导热系数外,还有材料层的厚度。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墙体的厚度,可以增加墙体的整体热阻,减少通过墙体的热损失,从而增加墙体的保温和蓄热能力,整个温室。如甘肃等地,张掖市沙包墙平均厚度为2.6m,酒泉市砂浆砌筑墙平均厚度为3.7m。壁越厚,其隔热和蓄热能力越大。但过厚的墙体会增加占地面积和温室建设成本。因此,从提高保温能力的角度考虑,还应优先选择导热系数低的高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材料,然后适当增加厚度。

合理的后车顶设计

对于后屋顶的设计,主要考虑不造成遮阳的影响,提高保温能力。为减少遮阳对后屋面的影响,其倾斜角度的设定主要依据作物种植和生产的白天后屋面能接受到直射阳光。因此,后屋面仰角一般选择优于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7°~8°。例如,张彩红等认为,在新疆戈壁和盐碱地地区建设日光温室时,后屋面投影长度为1.6m,因此南疆后屋面倾斜角为40°,北疆45°。陈维谦等人认为,酒泉戈壁地区日光温室的后屋顶宜倾斜40°。后屋面保温主要在保温材料的选择、必要的厚度设计和施工中保温材料的合理搭接等方面保证保温能力。

减少土壤热损失

冬季夜间,由于室内土壤温度高于室外土壤,室内土壤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传递到室外,造成温室热量的散失。有几种方法可以减少土壤热损失。

01 土壤保温

地面适当下沉,避开冻土层,利用土壤保温。如柴再生等河西走廊非耕地开发的“1448三材一体”日光温室,向下挖1m,有效避开冻土层;根据吐鲁番地区冻土深度为0.8m的实际情况,王华民等人建议挖0.8m,以提高温室的保温能力。张国森等在非耕地上建造双拱双膜挖坑日光温室后墙时,挖坑深度为1m。实验表明,与传统的二代日光温室相比,夜间最低温度提高了2~3℃。

02基础防寒

主要方法是沿前屋面基础部分挖防寒沟,填筑保温材料,或沿基础墙部分连续埋入地下保温材料,以减少因风冷造成的热损失。通过温室边界部分的土壤传热。所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是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干草、矿渣、岩棉、聚苯板、玉米秸秆、马粪、落叶、碎草、木屑、野草、秸秆等

03地膜

通过覆盖塑料薄膜,白天阳光可以透过塑料薄膜到达土壤,土壤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升温。而且,塑料薄膜可以阻挡土壤反射的长波辐射,从而减少土壤的辐射损失,增加土壤的蓄热能力。夜间,塑料薄膜可以阻碍土壤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换热,从而减少土壤的热量散失。同时,地膜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造成的潜热损失。魏文祥在青海高原用塑料薄膜覆盖大棚,试验表明地温可提高1℃左右。

3个

加强前屋面的隔热性能

温室前屋面是主要的散热面,损失的热量占温室总热量损失的75%以上。因此,加强温室前屋面的保温能力,可以有效减少通过前屋面的损失,改善温室冬季温度环境。目前,提高前屋面保温能力的措施主要有3种。

01 采用多层透明覆盖。

在结构上,采用双层薄膜或三层薄膜作为温室的透光面,可以有效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例如,张国森等人在酒泉市戈壁地区设计了一座双拱双膜挖孔式日光温室。大棚前顶外侧采用EVA膜,大棚内部采用PVC防滴漏抗老化膜。实验表明,与传统二代日光温室相比,保温效果突出,夜间最低温度平均升高2~3℃。同样,张景社等也针对高纬度、严寒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双层覆膜日光温室,显着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性能。与对照温室相比,夜间温度升高了3℃。此外,吴乐天等人在新疆和田沙漠地区设计的日光温室前屋顶上,尝试使用三层0.1mm厚的EVA薄膜。多层膜可以有效减少前车顶的热损失,但是由于单层膜的透光率基本在90%左右,多层膜自然会导致透光率的衰减。因此,在选择多层透光覆盖物时,要适当考虑温室的光照条件和光照要求。

02 加强前屋面夜间保温

前屋面采用塑料薄膜,白天增加透光率,晚上则成为整个大棚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在前屋面外表面覆盖厚厚的复合保温被是日光温室必备的保温措施。例如,在青海高寒地区,刘艳杰等人用草帘和牛皮纸做保温棉被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室室内最低温度可达7.7℃以上。此外,魏文祥认为,该地区采用双层草帘或草帘外牛皮纸保温,可减少温室热量损失90%以上。此外,邹平等在新疆戈壁地区日光温室使用再生纤维针刺毡保温被,常美美等在新疆戈壁地区日光温室使用隔热夹层棉保温被河西走廊。目前,日光温室使用的保温棉被种类繁多,但大多采用针刺毡、喷胶棉、珍珠棉等材质,两面加防水或抗老化面层。根据保温被的保温机理,要提高其保温性能,应从提高其热阻和降低传热系数入手,主要措施是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加被覆层的厚度。材料层数或增加材料层数等。因此,目前保温性能高的保温被芯材多采用多层复合材料。据测试,目前保温性能高的保温被的传热系数可达0.5W/(m2℃),为寒冷地区温室大棚冬季的保温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当然,西北地区多风多尘,紫外线强,保温面层要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03 增加内部保温帘。

虽然日光温室前屋面在夜间覆盖了外保温被,但就整个温室的其他结构而言,前屋面仍然是整个温室夜间的薄弱之处。为此,“西北非耕地温室大棚结构与施工技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内保温卷帘系统(图1),其结构由前脚固定的内保温帘和上部空间可移动的内部保温幕。上活动保温幕白天在温室后墙开合,不影响温室采光;底部固定的保温棉被起到夜间密封的作用。内部保温设计工整,操作方便,夏季还能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4个

主动加温技术

由于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如果仅仅依靠大棚的保温、蓄热,在一些寒冷天气仍然不能满足作物越冬生产的要求,因此也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增温措施。担心的。

太阳能储放热系统

墙体承担保温、蓄热、承重等功能,是导致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日光温室的简化和组装势必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简化墙体的功能就是释放墙体的储放热功能,使后墙只承担保温功能,是简化开发的有效途径。例如,方辉的主动蓄热放热系统(图2)在甘肃、宁夏、新疆等非开垦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集热装置挂在北墙上。白天,集热装置收集到的热量通过蓄热介质的循环储存在蓄热体中,夜间通过蓄热介质的循环释放热量,从而实现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实验表明,使用该装置可使温室内最低温度提高3~5℃。王志伟等在南疆荒漠地区提出了日光温室水幕供暖系统,夜间可使温室温度提高2.1℃。

5个

此外,鲍恩才等人还为北墙设计了主动蓄热循环系统。白天,通过轴流风机的循环,室内热空气流经嵌在北墙内的传热风管,传热风管与墙内蓄热层进行热交换,显着提高了蓄热能力。墙。此外,严彦涛等设计的太阳能相变储热系统,白天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热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晚上再通过空气循环将热量散发到室内空气中,可以增加夜间平均气温下降2.0℃。上述太阳能利用技术和设备具有经济、节能、低碳的特点。经过优化改进后,在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辅助加热技术

01 生物质能供暖

将被褥、稻草、牛粪、羊粪、家禽粪与生物菌混合,埋入温室土壤中。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益菌种、有机物和CO2。有益菌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菌,减少温室病虫害的发生;有机物可以成为农作物的肥料;产生的CO2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例如,魏文祥将马粪、牛粪、羊粪等热有机肥埋入青海高原日光温室的室内土壤中,有效提高了地温。在甘肃沙漠地区的日光温室里,周志龙利用秸秆和有机肥在作物间进行发酵。试验表明,温室温度可提高2~3℃。

02 燃煤取暖

有人工灶、节能热水器、暖气。例如,魏文祥在青海高原考察后发现,当地主要采用人工火炉取暖。这种加热方式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果明显的优点。但燃煤过程中会产生SO2、CO、H2S等有害气体,因此要做好有害气体的排放工作。

03电加热

用电热丝加热大棚前顶,或用电加热器。供暖效果显着,使用安全,温室内不产生污染物,供暖设备易于控制。陈维谦等人认为,酒泉地区冬季冻害问题阻碍了当地戈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电热元件为温室供暖。但由于使用优质电能资源,能耗高,成本高。建议作为极端寒冷天气的临时应急取暖手段。

环境管理措施

在温室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设备齐全、运行正常,不能有效保证其热环境满足设计要求。事实上,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往往对热环境的形成和维护起着关键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温被和通风口的日常管理。

保温被的管理

保温被是前屋面夜间保温的关键,对其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精细化极为重要,尤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择合适的保温被启闭时间.保温被的开合时间不仅影响温室的光照时间,还影响温室内的供暖过程。过早或过晚开合保温被都不利于热量的收集。早上,如果过早揭被子,由于室外温度低,光线弱,室内温度会下降太多。反之,揭被子时间过晚,温室内受光时间会缩短,室内升温时间也会延迟。下午过早关掉保温被,会缩短室内曝晒时间,减少室内土壤和墙体的蓄热。反之,如果过晚关闭保温,则会因室外温度低、光照弱而增加温室的散热量。因此,一般来说,早上开启保温被时,温度下降1~2℃后,温度回升为宜,而关闭保温被时,温度回升为宜下降1~2℃后。②关闭保温被时,注意观察保温被是否将所有前屋面盖紧,如有缝隙及时调整。③ 保温被完全放下后,检查下部是否压实,防止夜间保温效果被风掀起。④及时检查和保养保温被,特别是保温被破损时,要及时修理或更换。⑤及时关注天气情况。下雨、下雪时,及时盖好保温被,及时清除积雪。

通风口的管理

冬季通风的目的是调节气温,避免中午前后气温过高;二是排除室内湿气,降低温室空气湿度,防治病虫害;三是提高室内CO2浓度,促进作物生长。但是,通风和保温是矛盾的。如果通风管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低温问题。因此,何时打开通风口、打开多长时间需要根据温室的环境情况随时动态调整。在西北非耕作区,温室大棚通风管理主要分为人工操作和简单机械通风两种方式。但通风口的开启时间和通风时间主要是根据人的主观判断,所以可能会出现通风口开启过早或过晚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尹一磊等设计了一种屋顶智能通风装置,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确定通风孔的开启时间和启闭大小。随着环境变化规律和作物需求研究的深入,以及环境感知、信息采集、分析和控制等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进步,日光温室通风管理自动化应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他管理措施

各种棚膜在使用过程中,其透光能力会逐渐减弱,减弱的快慢不仅与自身物理性能有关,还与周围环境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有关。在使用过程中,导致透光性能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薄膜表面的污染。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定期清洁和清洗是极其重要的。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温室的围护结构。当墙体和前屋面出现漏水现象时,应及时修补,以免冷空气渗入温室。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科研人员多年来在西北非耕作区对大棚的保温储藏技术、管理技术和增温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基本实现了蔬菜的越冬生产,大大提高了大棚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基本实现了蔬菜的越冬生产。为缓解我国粮食与蔬菜争地矛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度保障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

6个 7

待升级的温室类型

目前,温室的类型仍然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建造的常见温室,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保持温室热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缺乏标准化。因此,在未来的温室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地理纬度,规范前屋面的形状和倾斜度、温室方位角、后墙高度、温室下沉深度等。和气候特征。同时,一个温室内尽量只种植一种作物,可以根据所种植作物的光温要求进行标准化的温室配套。

温室规模相对较小。

温室规模过小,会影响温室热环境的稳定和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增加,机械化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今后要立足当地发展水平,结合机械化发展需要,合理设计温室内部空间和布局,加快研发适合当地的农业装备,提高温室生产机械化率。同时,根据作物需要和栽培方式,对相关设备进行标准配套,推进通风、减湿、保温、供暖设备的集成研发、创新和推广。

沙子、空心块等墙壁的厚度还是很厚的。

如果墙体太厚,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会降低土壤的利用率,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科学优化壁厚;另一方面,推动后墙轻量化发展,使温室后墙仅保留保温功能,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等设备替代墙体的蓄热和放热。 .太阳能集热器具有集热效率高、集热能力强、节能、低碳等特点,且大部分可实现主动调控,可根据温室环境要求进行针对性放热供暖夜间,热能利用效率更高。

需要开发专用保温棉被。

前屋面是温室散热的主体,保温被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目前部分地区温室温度环境不好,部分原因是保温被子太薄,材料的保温性能不足。同时,保温被还存在防水、防滑性能差、表芯材料易老化等问题,因此,今后应根据当地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应气候特点和要求,设计开发适合当地使用和推广的专用保温棉被产品。

结尾

引用信息

罗干良, 程洁玉, 王平志, 等. 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环境温度保障技术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技术, 2022,42(28):12-20.


发布时间:Jan-09-2023